logo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时间:2024-03-18 作者:学辞网

相关推荐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1000字。

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看了作品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世事变化无常。 阅读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想了解“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栏目小编帮您搞定,愿这些参考资料能够让你事半功倍披荆斩棘达成目标!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1

《鲁迅小说名篇》这本书中包含了鲁迅许多有名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祝福》《一件小事》等。有的是以前就看过了的,有的却没有。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一件小事》和《头发的故事》,第一篇是讲,有一位老太太在鲁迅的黄包车经过的时候慢慢倒地,鲁迅看得是老太太故意倒地的,所以不大想去理睬,而拉他的'黄包车师傅却停下车去扶她,并问她:“老太太,你没事吧?”鲁迅心想她是慢慢坐下去的,能有什么事?便劝道“没你什么事,走吧。”

这时只听老太太说:“我摔坏了呢!”黄包车师傅就扶起老太太去了医院。

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由的联系到了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前段时间,新闻里报告说,某地方一老人突然倒地,一路人看到后,马上过去帮助送往医院,谁知老人家人到了后,非说是路人害得老人,并索要赔偿,弄得路人是只好赔钱。这一报告出了后,别说影响多大了,这不,后来又有一类似事件发生,又是一老人突然在路边昏倒,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帮助,都怕再上了同样的当,不想惹祸上身。就这样过了很久,还是没人管,最后,当老人的家人赶来的时候,老人已经归西了。怎么的,同情心还会害好心的人?难道真要这世界上有爱的人都不敢将爱散播才好?这样下去,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个样子?我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出。因为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爱,还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第二篇《头发的故事》,是讲当时社会,人们都依然留着辫子,而没有了辫子的人就像是没有穿衣服一样,在路上受人嘲笑、讽刺甚至是辱骂。这是多么落后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不禁让我觉得好笑,突然也对鲁迅先生心生一丝敬佩和崇敬,是他,就是他,为了改变这些麻木的思想,费了多少功夫啊,这些文章写得真好,在中国思想历史中留下了具有划时代的一笔。

鲁迅的创作开启了中国新文化的方向,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丰碑。让我受益匪浅。

鲁迅小说》故名思意,就是鲁迅写的所有文章的总和。里面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孤独者》,《阿Q正传》,《高老夫子》等一些小说 。每篇小说内容丰富,语句精炼,虚构合理。。下面我就用最容易表达鲁迅的主要结构的《狂人日记》概括。

第一篇《狂人日记》大概内容是:在一个狼子村里,有许多家的人会吃人,有时候还会吃自己家的小孩,“我”住在一家想把“我”吃掉的人家那里。每天都在想今天他们会不会吃“我”。你们猜,它他们天天吃什么?是人的肝,脏等人体的一些部位,到了最后,“我”才发现,他们在妹妹死后,也在“我”的碗里放了几块妹妹的肉,现在轮到“我”了……这篇《狂人日记》足以表达鲁迅主要写作结构是以“归来——离去——归来”,“离去——归来­——离去”等一些很少用的结构。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语句。读完每一篇文章后,你都会感到读他的书非常惬意,看完一篇还想看,这就是鲁迅的神奇之处!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2

1.作者: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2.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3.资料连接: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3

《呐喊·自序》中的“曲笔”是何意?婉曲、委婉的笔法也。即在原想直说的地方绕个弯子,用鲁迅的话说便是“吞吞吐吐”、半遮半露,表面上看是为了使小说的内涵和主旨不致变得悲观到底,故在一片灰暗的夜空中涂抹几点星光,在无边荒凉的沙漠上点缀几株苍白的小花,给人些许温暖和希望,实际上作者是将浅薄天真的希望也置于了怀疑的冷酷刀刃下,从而把小说情境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实质的悲观进一步推向极致,甚而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如在《药》中夏瑜的坟上,作者“凭空添上了一个花环”,似乎是暗示了革命同志的隐秘存在,给人以鼓舞。但作者马上以一幕夏四奶奶祈求夏瑜的冤魂显灵却遭到无情失败的灰色场景,将刚浮起的一点亮色毫不犹豫地抹掉了。那个花环,连根也没有,多么像一个幻象,其本身就是革命者柔弱无助命运的象征,到底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勇气与鼓舞呢?再比如《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本来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孩子身上的,但她却在无情的病魔和无耻的何小仙的共谋之下死于阳光中的午后,“那改变明天的力量已被今天改变”(穆旦诗句)单四嫂子即使能梦到小宝又有什么用呢?“暗夜为想变成明天仍在寂静里奔波”,但人财两空的单四嫂子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又能是什么?“毕竟,明天又是另一天”(《飘》中斯嘉丽语),作者并没有抹煞希望,但也自有他的“确信”,至少是自有他的怀疑。他怀疑革命这副“药”的疗效,质疑那光明美好的“明天”是否存在是否会到来(直至《明天》的结尾,“明天”仍没有到来),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几声“呐喊”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不过也是一副无用的药,或者希望的幻象。在1931年的一首名叫《题〈呐喊〉》的小诗里他写道:“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4

“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不便一一的下评判。……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名托名鲁迅的。”胡适先生曾这样说道。或云: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用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上的。或云: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很遥远,虚无缥缈的感觉。吾云:读鲁迅的小说,你走进了,它就离你很近,你走远了,它就离你很远。

在《鲁迅小说全编》里,我到过很多地方,到过“故乡”,到过“鲁镇”,到过“京城”,到过……。把这些个地方发生的事穿在一起,像是天然珍珠项链。现在,我就让它们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这些作品里,我最先读的就是《兔和猫》,兔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当我看到那小白兔遭黑猫毒手时,心里也是一阵担心,一阵怨恨黑猫,当我看到白兔的智慧,小白兔们都安然无恙时,我又一阵狂喜,一阵欣慰。小说简单的情节并未让文章失色,反而在大家群呼:打倒可恶黑猫,为白兔报仇时,我看到了人世间最基本的爱与同情,我想那是当时的社会所缺少的珍宝吧。从这些可爱的文字背后,我同样看到了那个站在孩子们中间,以温暖,柔和的眼光观察小兔子,小小兔子,还有那些纯真的孩子的鲁迅。一触及这些幼小,鲁迅似乎很难将他手上的“刀”拿起来,他的笔端就会流泻出无尽的柔情和暖意。这是少有那个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鲁迅将“生命之爱”注入人们的心中,告诉人们他“弱本位”的态度。我突然感觉鲁迅离我好近。

鲁迅的作品大都离不开“讽刺”二字。例如,在“风波”中,九斤老太反复念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无不勾勒出落后、保守、怨天尤人的农村年老妇女形象,更道出当时持有这种无知、消极思想的一群人的可笑。还有七斤夫妇,赵七爷因为一条辫子的有无,几家欢喜几家愁,尽显小人物的悲凉。在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的背景下,辛亥革命被阻。通过“风波”一文,鲁迅先生想告诉当时的人:社会意识变革的单纯的政权更替,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进步。此后最重要的是改造国民性,否则就算成为了共和政体又怎样呢。在辫子风波中,旁观者的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主人公被“皇帝坐龙庭,自己没辫子”一事心里备受折磨,到后来,皇帝不坐龙庭,不留发也可留头的如释重负,一针见血地披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还有鲁迅模仿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而书下的《幸福的家庭》中更是借主人公明明身处在拮据的家庭却为谋生计赚稿费,凭空“捏造出一个住房宽敞,不愁衣食,处处现绅士风度的美好的家庭。鲁迅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用满地找不出幸福家庭所在的位置,只能用a地表示的无奈,让人们在笑中不免带着泪。

我觉得在阅读这些个小说中,鲁迅先生的思想离我越来越近,如果你来见识一下这本书的庐山正面目,相信你对当时的社会,亦或是鲁迅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正如我所说的:读鲁迅的小说,一旦你走进了,它的一切就会离你很近。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5

读《罗兰经典作品集》之感

轻轻地翻开淡淡墨香的扉页,走进《罗兰经典作品集》的生活林海,一支支充满着哲理的乐曲荡涤了我心灵的脆弱。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但我却因为语言的表达不顺而自卑和苦恼。然而,在一次图书馆看书的过程中,我无意地拿了这本文学著作。当我投入其中且看完时,我从中开始明白,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列奔驰的列车,行程中要经历过许多不同段落的路。有时会穿越巍峨的雄峰,有时会穿越宽广的大河;有时会穿越辽阔的平原。在此之中,我们会遇见许多艰难险阻。但是,我们要坚定地走下去,永不止步。就算是在该路程中遇到坦珂,我们也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就像罗兰所说的那样,“在一切事情都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有足够的坚强来接受失败的打击和考验。能面临失败而不灰心,不气馁的人,在这个时代才能占得住脚。只能面对胜利而不能面对失败的人,并不是最强的人。”生活虽然是有酸、甜、苦、辣,可我们也不要因为生活中会有乌云密布而颓废消沉。我们要学会坚强、快乐、自信地区去面对所有挫折。当自己因为胆怯而退步时,要鼓励自己要有勇气,坚定自己,面头去学习。不要为生活中有难题而放弃,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不要怕嘲笑,成功需要锐气,也需要耐性,锐气是发动和推进的动力。

在这部作品中,我除了被作者那种积极、自信的精神鼓舞外,还被作者那种宽容、热爱生命的态度所折服。生命如失去的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它。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品尝生活。从而在追求理想的今天,养成一种坚强、谦逊、勇敢、不怕挫折、树立正确的目标,并朝着目标直勇奋进的态度。

人生的路途中有时会有许多迷雾,有时,它会让我们因看不见前进的路而胆怯、退缩。可我现在深深的认识到了,人生不因路途的崎岖而停止脚步。这部作品犹如一位生活阅历丰富的老师,让我学会了坚强、勇敢。当困难到来时,我不会再退缩、胆怯、没有自信,而是要以微笑去面对,让自己划过波涛汹涌的海浪。用一颗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从而面对未来的新旅程。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6

近期拜读了鲁迅先生的部分作品,并且浏览了一下记录鲁迅生平和事迹的相关作品,如《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鲁迅故家的衰败》。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地为革命、为人民而艰苦地工作着、劳动着,是怎样地使“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时时想到中国,想到未来”的。

我本人只是简单地巡阅了鲁迅的一小部分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是一些漫画性质的小本,既生动又形象。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鲁迅部分作品中的内容,以及他是怎样为自己的作品命名的,知道了有关他的一些战斗的历程。每当想到他在充满白色恐怖的年月,从早到晚,手、口、脑交替使用,“轮流休息”,夜以继日地忘我地工作使他把自己锻炼得像一架机器,就觉得自己很惭愧。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他三十年如一日,毫不懈怠,时刻争取时间拼命写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以成熟、高超的艺术技巧,热情歌颂历史人物,鼓舞人们的斗志,讽刺反动统治者的丑恶,深刻揭露和抨击封建势力,向着黑暗与暴力勇猛进袭,呼啸前进,为革命鞠躬尽瘁,一直到1936年10月18日,在他逝世前的一天,还手握战笔,写完了最后一篇日记。

鲁迅先生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这些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可以学到鲁迅崇高的革命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觉得,接受这个遗产,阅读、研究和宣传鲁迅的著作,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而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7

我通过阅读《鲁迅》这本书,才开始读懂了鲁迅的一生。

通过读书,我了解到,鲁迅是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考试案”入狱,而父亲也重病卧床,且官府趁机勒索。可怜的鲁迅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鲁迅在家是长子,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压在了他的身上。从此,鲁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结束了。每天鲁迅既要读书,又忙着给父亲求医抓药,很是辛劳。生活在家境破落环境里的鲁迅,也从此开始体味到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1936日本帝国主义深入我国华北地区,民族危机十分严重。这时弃医从文的鲁迅已经身患重病,但是他却不顾重病缠身,拿起他那如匕首一般锋利的笔,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唤醒千千万万的民众。在“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理念支撑下,他先后编定了新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篇》、杂文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著作。

通过阅读,我敬佩的不仅是鲁迅文学方面的成就,还有他的爱国精神。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机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唤起一辈人的革命斗志。

通过读书,还让我了解到他的惜时观念,也更加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他常说,“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写作,不管生活多么艰苦,身体多么不好,他都坚持不懈地写,直到最后体重减少到37公斤。对于时间,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更是他的那句话——“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两样。”是啊,时间是生命的计量单位,有可能早一秒还有希望,迟一秒希望全无。由此,我也想起一个叫“一秒定生死”的故事:一天,一幢居民楼失火了,火情势如猛虎,消防员叔叔及时赶来后救出了一个孩子。在医院中,医生说幸亏这孩子及时救出,要是再晚几分钟,就可能没命了。是呵,时间就是生命,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它!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鲁迅生活在一个贫困潦倒、战乱纷飞的年代里,而今天的我们却一个个出生在幸福、富饶、和平的年代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有很多同学没有远大的志向,学习不够努力。而鲁迅志向远大,不仅要读书,还要给父亲求医抓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相差是何等的大呀!

鲁迅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他的爱国精神催我奋发,他的鞠躬尽瘁让我敬佩。我们要向鲁迅学习,发奋读书,将来好报效祖国。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 篇8

看到朋友圈里面,有人发那些关于狗的忠诚的文章,呼吁人们要爱护小狗,以博取人们的眼球。对此,我是比较反感的。因为,我个人不喜欢狗。我正常走路的时候,那些遛狗的人不好好看管好自己那条狗,冲着我跑来,多担心会被这只狗咬了,找谁算账去?在路边看到那些很大只的流浪狗,当然就是有这么远就躲这么远了。如果哪个亲戚或者朋友家里养狗,我是坚决不会到他家里做客的。主流的声音,只听到了狗忠诚的一面,但对于狗的奴性一面,却很少有人谈及。

最近在杭州,有个宝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遇到一只狗的打扰,出于对小孩的保护,这位妈妈本能的做出踢这只狗的动作。没想到,狗的主人看到这一情景,冲着这位妈妈喊:“你敢打我儿子?!”然后,就暴打了这位妈妈一顿。狗的主人,居然把这只狗当做儿子,这说明了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狗的父亲,也就是说也是一条狗!不过让人欣慰的是,网络媒体的力量强大的,出于舆论的压力,这只打人的公狗,还是被网络的力量给人肉出来,最终被关进狗屋了。

读了鲁迅先生《狗的驳诘》这篇文章,虽然写的很短,但却把这些高级的走狗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常说“狗眼看人低”这个没错,看到一些西装革履的人,狗是不会冒犯的;只有遇到那些衣衫褴褛的人,狗才会对他们狂叫。但是,与其说“狗眼看人低”,还不如说“奴眼看人低”。人的奴性一发作起来,比狗更加可怕。狗不会分辨你有多少钱,不会辨别你是普通人还是成功人,不会判断你是老板还是打工仔。然而,对这一切的能力,奴才们真的是轻而易举了。

最近有一个学渣,也许他太忙了吧,忙着谱写自己的成功故事,虽然说人在三味书屋,其实心早已不在了。在我们这里,也不认真学习,就被我们的群管理员,狠狠地移出了。被移除以后,他还要装可怜,求着我的助理要把他带回进群。我本以为,他进来以后,会改过自身,努力学习。然而,他太令我失望了,回来以后,依然我行我素,宁愿做那些名师大咖的奴才,为他们编制完美的嫁衣,也不会认真反省自己。我们的三周的训练,他同样是熟视无睹,还把几千块钱送给那些奴才的主人。于是,我跟那个管理员说,不用给面子,让他在我面前消失,不要再回来!他太优秀,已经不是我想象的学渣,我得跟他保持距离。

再次被移除以后,他心生不忿,还说我们三味书屋变味了。的确的,我们是变味了,以前我们是要普度众生,现在我发觉,众生是很难普度的,因为那些成功人士就是奴才的命,他们只能受到名师大咖的普度,而我们三味书屋只是一个小小的私塾,有岂能容得下这些奴才宽广的格局呢?

本文来源://www.xc976.com/x/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