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立夏的风俗

时间:2025-06-08 作者:学辞网

立夏的风俗(集锦13篇)。

立夏的风俗 篇1

立夏到了,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一个蛋来。

为什么要带蛋呢?大家虽然迷惑不解,还是照做了。中午十二点,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原来是要碰蛋!有的同学在比谁的蛋硬,有的同学在比谁的蛋大,还有的同学连碰都没有碰就直接在吃了……其中谢畅最有意思!他带来了十个茶叶蛋,按他的说法这些都是备用蛋,一旦一个碎了立马换上新蛋继续战斗。他身上特别有幽默感,说的话总是能让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这时,陈果兴冲冲地向我跑来,气喘吁吁地笑着说:“孟沁樾!我几乎打败了所有人哦!”

“真的吗?”我不相信地问。

“是真的,我现在要去挑战一下王一川,就剩他一个了!”陈果笑得开心,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王一川和陈果的决斗开始了,大家耳边仿佛想起了古罗马斗兽场中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声号角。在场的同学们目不转睛,安心地当起了“观众”。到底谁才是这场比赛的赢家,谁才会获得新一届蛋王的称号?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服不了谁。

比赛终于开始了,第一轮中王一川和陈果难分伯仲,谁也不肯让谁,局面一度十分胶着。在第二轮开始之前,陈果眨了眨眼,双手微微颤抖,显然是有些紧张了,我心里着实替其捏了一把汗。只见陈果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狂跳不止的心平静下来,而王一川则若无其事地擦了擦自己的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两人一左一右拿着蛋对恃着,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谁也不服输的劲,仿佛在告诉对方“我才是最强的。”

“加油!加油!”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大声鼓励,可是相互靠近的蛋头却一直在打滑,碰了好几轮都分不出胜负,这可真是顶头碰钉子——硬碰硬。

突然,赛台上传来清脆的一声响,原本喧闹的教室像是被施了魔法,“观众”们顿时鸦雀无声,只见陈果没有刚才那股子神气劲了,王一川则大喊了一声:“耶!”

没错,本届的新“蛋王”诞生了!我们好奇地问王一川:“你这是什么蛋?这么硬!”王一川得意忘形,随口便答道:“其实这是石头蛋!”同学们听了,纷纷摇头笑着说:“你这是饺子破皮——露了馅!”

立夏的风俗 篇2

5月5日是立夏节,那节美术课,武老师让我们自由玩耍。大家有的壮胆,有的编蛋套,有的吃蛋……

班级里非常热闹,我帮胡浩哲编蛋套,他们有些人在撞蛋,首先是张佳伟和张颖,张佳伟两脚分开,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蛋头,张颖两脚闭拢,手拿蛋。武老师说开始,两人用起力来,突然,张颖的蛋碎了,张佳伟获胜了。

谢宏燕和童廉洁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童廉洁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谢宏燕却很紧张,最后童廉洁获胜。

就这样,我们决出了两个最厉害的蛋,忻盈的和唐禹敏的,唐禹敏的蛋有龚俊源来撞,大家围住这两人,屏息凝神地看着。两人的蛋移近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两个大鹅蛋,一动不动。蛋的头碰到了,这时已经可以听见细小的`呼吸声。忻盈和龚俊源都使出浑身吃奶的力气,两个蛋一直分不出上下,有些人说是唐禹敏的蛋赢,也有些人说是忻盈的蛋赢。

突然,蛋碎的声音响了,两个蛋分开了,原来是忻盈的蛋碎了,唐禹敏获得了“蛋王”的称号。

这个立夏节我这快活,真希望下一个立夏节赶快到来……

立夏的风俗 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吧!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的五大发明中的一个。

你知道我最喜欢的节气是什么?告诉你吧!是“立夏”。原因是什么呢?等我慢慢讲给你听。

挂蛋、吃蛋、斗蛋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女娲娘娘告诉百姓们立夏的时候给孩子们胸前挂鹅蛋或鸡蛋、鸭蛋,可以防止孩子疰夏,所以立夏挂蛋、吃蛋、斗蛋便流传到现在。

立夏饭,是我国南北方等地区的一种习俗,是在立夏时食用的'。不过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而在南方多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做成的五色饭,又称“立夏饭。”当然也有乌米饭……

醉夏麦饼,在台州有句俗话:“醉夏无麦饼,白碌做世人。”在台州立夏又叫醉夏,这天不会喝酒的人,多少也会喝一点,或是糯米酒酿。人们都会吃麦饼,麦饼便是煎饼,摊熟了可以卷食各种菜品,十分美味!

看,立夏节气有那么多美味,怎能不让我这个“小吃货”喜欢呢?

立夏的风俗 篇4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蝼蛄危害呈丝线,金针虫害有孔眼,蛴螬齐茬根茎断。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立夏的风俗 篇5

1.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2.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3.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4.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5.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6.槽内无食猪拱猪。

7.老母猪护崽十八天,豁出命来和狼干。

8.小猪崽,十八天,吃食不吃奶。

9.猪要肥,吃饱睡。

10.猪困长肉。

11.牛栏要通风,猪圈要软松。

12.猪要喂好,窝干食饱。

13.圈干槽净,猪不生病。

14.马骑前,驴骑后,骡子骑当中。

15.老马识途。

16.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17.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18.懒驴上套屎尿多。

19.一个槽上拴不住两个叫驴。

20.牛猪细草料,骡马囫囵粮。

21.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22.忙时喂嘴,闲时喂腿。

23.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24.牛喝一个大肚子,就能抵挡一阵子。

25.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26.饮马三提缰。

27.草膘、料力、水精神。

28.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29.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30.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31.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32.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33.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34.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35.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36.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37.熟食焖烂,一天斤半。

38.先稀后稠,猪大如牛。

39.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40.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41.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42.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43.客守货,船掌舵,喂牛看着牛倒沫。

44.有病无病,倒沫为证。

45.干完活,驴打滚,牛倒沫。

46.杈多株矮心皱肿,玉米得了病毒病。

47.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48.三三见九少,二五一十多。

49.枣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过立夏。

50.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51.畜是农家宝,全凭饲养好。

52.人凭饭养,畜凭草养。

53.没有砖瓦难盖楼,没有草料难喂牛。

立夏的风俗 篇6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立夏的风俗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重点

积累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简单介绍做“百家饭”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体会立夏节人们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在朗读课文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长句的朗读,教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上有效指导,以促使教学朗读目标的达成。班上基础好的同学在进行阅读的同时,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有所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理解中缺乏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读懂文章的能力,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学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合理明标”;学生“对学探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叙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了解的节日。

3、老师叙述:大家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立夏节到了》。

二、交流预习

学习字词:篮、箩、灶、瓦

出示图片,认识箩、篮、瓦、灶四样东西,认识四个生字。

2、小结。

师:看来大家昨天的预习非常认真,已经借助图片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了解一下立夏节到了,人们都要举行哪些活动。

三、学生质疑,教师明标

1、出示课题:《立夏节到了》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

(立夏节是在什么季节到来的?立夏节到了,人们都会干些什么?人们喜欢立夏节的到来吗?)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师“交流互动”;学生”群学展示”。

一、借助图片,初步了解文中介绍的立夏节习俗

1、看图,用句式说清立夏节的习俗:

句式:立夏节到了,。(谁干什么)

(1)指名说,随机板书:吃“百家饭”称人活动

(2)小结。

师:原来,立夏节到了,孩子要吃——百家饭,还要——。多有意思啊,想不想知道这个百家饭是怎么做的,称人又是怎么称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仔细得来读读文章。

二、学习课文2—4节,了解吃百家饭的习俗

1、自读第4小节,找出与图片对应的句子

交流出示:孩子们围着锅子吃,村子里的大人围着孩子看,年年如此。(评价:你读文很仔细)

2、通过引读理解“年年如此”并质疑

3、再读第四节,找出年年吃百家饭的原因

交流出示: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评价:你很会读文章,找到了关键的句子。)

指名读

引读重点句,随机理解词语:习俗、预兆

4、学习第2小节,感受长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

(1)指名读,用一句话说清家家户户准备了什么。

(2)引读理解句子,引导质疑[]

预设: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把那么好的东西都拿出来?

(4)联系“习俗”,解答疑问

5、了解孩子们做了什么

(1)自读第3小节

(2)交流孩子们做了什么?(“抓了几把米,拣了几根笋,讨了点香油,抽了几根柴”随机泛蓝)

(3)指导照样子用动宾词组概括并板书

板书:抓白米;拣嫩笋;讨香油;抽柴火

(4)引读下文,引导概括,体会情感

板书:摘豆荚;垒锅灶

(5)借助板书提示说说立夏节做“百家饭”的过程(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出示:每年到了立夏节,孩子们都会为做“百家饭”而忙碌起来……

(6)再读关键句,体会情感

引读:是呀,大家就这样忙碌着,不一会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飘就散开来,这时候孩子们——大人——年年如此。你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也是这么忙碌要自己动手做百家饭?(生交流)

是呀,这不仅是大人们的希望,也是孩子们自己美好的心愿。

三、学习第5小节,了解“称人”的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1、自读第5节,找出文中描写称人活动句子。

2、学习描写大人的句子

出示:大树下又支起一杆大秤来,两个大汉抬着,有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称人活动便开始。(指名读,注意读音)

(1)看图理解:秤花(秤杆上的刻度就是秤花)

(2)根据提示理解:德高望重意思就是道德高尚,名气很大,很有名望的意思

3、学习描写孩子的句子

出示: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称猫哇,称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哪(长成个小娘子啊)……指名读

(1)引读,随机理解“攥”“长筋骨”

(2)创设情境,反复引读,体会乐?

引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打着拍子唱一唱,(生跟随节奏先整体读一遍)最后一句大家都掩着口,不好意思了,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称啦,看清楚是秤男孩还是女孩,想想应该怎么唱哦?(生再读)这一次是秤女孩子了,想想该怎么唱呢?(生再读)最后一句大家都掩着口,吃吃的笑着(做做动作)再也唱不下去了,看来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时候,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称了。怎么样,你们觉得称人活动开心吗?

教师“训练评价”;学生”巩固练习”。

一、总结全文,再读课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是呀,立夏节的景色是如此美丽(指板书),各种活动又让孩子们如此快乐(词卡)每当作者回忆起小时候的立夏节就会想到那迷人的美景,还会回味起那些活动带来的快乐,重温长辈们美好的祝福,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抓住关键词再读)老师忍不住要在这里加上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二、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几句话连贯地向家长介绍一种立夏节的习俗活动。

2、阅读《立夏风俗知多少》。

阅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两遍,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并且多读几遍。

听、问、查:

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一个读,一个听,读后评价。

立夏的风俗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孩子们了解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饮食习俗。

2.吟诵立夏时节的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活动,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立夏”的资料,制作PPT。

2.学生搜集有关“立夏”的来历和诗词。

3.茶叶蛋、各色线、剪刀、有关立夏饮食习俗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大家说立夏(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具体内容:

1.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和意义吗?(出示课件)

来历: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意义: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中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3.四个小组分别上台交流、组长带领小组吟诵有关“立夏”的诗词,师生共同评议。

一组: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二组: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三组:立夏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组:立夏前二日作

作者:陆游 朝代: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4.学生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传统习俗。

(1) 迎夏仪式

二十四节气教学过程——立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2)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鸡、腌鲜、卤虾、樱桃肉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3) 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4)立夏节,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

二、编织蛋套(附照片)

(主持人):同学们,编织蛋套,把茶叶蛋装里面挂在脖子上是立夏小孩过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漂亮的蛋套,心里美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编织蛋套,看谁的手最巧,编织的蛋套最漂亮。

1.材料:8根线长短相同的线、1根稍长的线

2.做法:一名学生和老师合作示范,同桌合作完成,一名学生拉稍长的线,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编织。把茶叶蛋装在编好的蛋套里,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很开心。

三、斗蛋比赛(附照片)

(主持人):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习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班主任教学活动总结并宣布结束

同学们:快乐立夏主题教学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我们心中回荡,回味无穷。请你们用自己手中稚嫩的笔写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下节课我们互相交流,

五、选出优秀习作作品做成展板。

立夏的风俗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秤人活动”的习俗。

教学难点:

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预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师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

2、提问:你知道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习俗?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了解的节日。(出示图片)

3、师述:大家讲得很好。每年农历立夏,公历5月6日前也是一个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49、立夏节到了(读题)

5、质疑。

二、一读课文。

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出示句子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像宝石般的樱桃已摆在竹篮里上市了,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

(1)学生字“枇杷”(出示图片)。

(2)指名读。比读。

三、二读课文。

1、指名通读课文。

(出示听的要求)

2、课文介绍了立夏节的哪些习俗?

3、分别是课文的那几节?

吃“百家饭”

吃茶叶蛋

称体重

4、学习2——4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2——4小节,自学生字。

2)、用“”划出写“百家饭”习俗的句子。

3)、说说你的感觉。

(2)检查

a读生字(提示“蚕”的`第一笔。)

b读词语。(出示)

c出示句子

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预兆着他们会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读句子)

d交流感觉。

过渡:吃“百家饭”,预兆着孩子长得健康、聪明,那称体重又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5小节

(1)轻声读读第5节。

(2)质疑,解答。

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3)谁愿意来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

1、师:文中有三句省略句,你能找到吗?请你读一读,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奖励做个游戏

春节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立夏节到了,一派热闹的景象,人们的心里充满了欣喜。谁能用欣喜的语气读读课题。(指名读)

4、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介绍有关立夏的小知识。(为什么吃蛋?称人的由来。)

2、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选一个自己最爱的,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六、作业布置。

a:1、抄写字词。2、了解不同的节气。

b:1、抄写字词。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选一个介绍给大家听。

立夏的风俗 篇10

清晨,沿行政中心前方横卧的金洲大道东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夏日的脉搏,韵律缓慢,不分老人还是青年,走在路上都是那么地闲适,即使偶尔有人跑步经过,无论速度怎样,心灵的节奏如出一辙,慢慢悠悠,缓缓徐徐。

在不经意间,立夏了。经过前几天昼夜交替的暖雨洗涤,从黑暗中走出来的沩城,在阳光的沐浴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座经过一晚休整的城市,又开始信心百倍地面对新的一天,为欢娱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抖擞精神。

右转宁乡大道,直抵江边。沩江,这条蜿蜒曲折日夜奔腾的母亲河,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骊歌,每时每刻都在流淌着或绿或蓝或透明的美妙音符,随阵阵轻风拔动起沿江两岸,垂柳展肢,香樟伸腰,繁花摇曳,芳草起伏,亭台精巧,楼榭别致……一切的一切犹如婀娜少女,亭亭玉立,舞蹈蹁跹,仿佛都在为这首迷人乐章欢呼雀跃,陶醉呻吟。

沩城是一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如星耀般点缀湖湘楚地;沩江是一条迤逦而又壮阔的江河,若玉带般穿行城市中央。如果可以,请允许我从此停驻时空。

柔和的太阳从高空散射下初夏的光芒,给了这座城市一个温馨的拥抱。街道上,车流闪银如梭,路人披金如织;花坛中,行道树吐绿绽新,摇翠撩云,还有那丛丛团团的粉红、洁白、淡紫……百花争艳,万卉竞妍。盎然意境如诗画,让我情不自禁,忘返流连。

期待吧,在激情的日子放慢脚步,安逸淡泊;在热烈的季节舒缓生活,从容坦然。无须怀疑燃烧的岁月,沩城最美丽的日子终会在盛夏,解除束缚,强势昌隆。

很好,今日立夏,丰腴的赞歌不会遥远,不再无期。

立夏的风俗 篇11

我出生在一年之中最有生机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春的静美,但也美过秋的萧瑟,冬的冷寂。

我这是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写作文,所以我没有很好的经验,也不知道要用什么样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更没有优美的笔风来衬托它。但是,我知道在这个节气,当久违的太阳普照,林荫道里点点光斑,鲜绿的叶不夹一丝尘土,无数蝉鸣安抚着我躁动的心。

衔一根草茎的燕子不慌不忙地筑巢;圆滚滚的喜鹊悠闲自得地栖息在不锈钢栏杆上,对屋内的人毫无兴致;吵闹的麻雀们渐渐腻烦了那些被晒的滚烫的石砖,在路灯微弱的灯光下津津乐道……

这一切都安详自然,生机勃发,太阳仿佛照亮了我的`心窗,就这样,到了立夏。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曾写到这初夏,南北朝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写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这句诗显示了一种莫可如何而慰情聊胜无的复杂心情,游南亭触景生情,由春夏迭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

是啊,谁都会有老的一天,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诗人谢灵运的感叹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当我老了以后,也会和他有一样的感叹吗?

立夏节气,节说的就是天气和气候,对于北方的农民,在立夏之前的春季风成了粮食减产的灾害天气,在东北更北一些,春天也许无所作为,或许轻描淡写。夏天应时而来,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所以说,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因为它不仅充满生气,还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可就在这个让人心喜的节气里,我却有着淡淡的忧伤,我是初三学生,距离毕业也就几个月了,虽然平时很嫌弃班上的同学,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舍,想到这里,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幕幕场景,操场上奔跑的我们,教室里拼命赶作业的我们,走廊里嬉闹的我们,一起聊八卦的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的我们,随着立夏的到来,离别也悄悄的来了。

我喜欢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夏天,但是今年,我却想立夏可不可以晚一点来。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

立夏的风俗 篇12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的风俗 篇13

今天依然如昨天延着每天走的路到达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日复一日的延着已成为一种命定的轨迹贯通自己的意识。单调、稀薄而无新意,就如这阴霾的天空。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枚,不知被谁所码,却被束缚着、被快乐着。久了,自己也就真的麻木成了一枚真正的牌了。

麻木而谨慎的维持,怕有一点点的改变或逾距都会让自己的世界坍塌。世界虽非我所爱,却是容我所。在想置身在这个冷漠的利益集团中,置身在这个阴晴无常的`天空下,即使岿然独存又如何。固守与坚持又怎能分清楚。在一次不期而遇的测敏仪的筛查中,测到了原来自己才是自己的致敏源。在自己的心里黑箱中试图索解症结,却是枝如虬龙,难以理清。不知是生活的错位使我们混乱,还是我们的错位使生活混乱。

时光荏苒,已是立夏。好友说他们家乡会吃蛋和藕来过,这个节气让他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儿时可以趁立夏解馋,可以在立夏后下河嬉戏,立夏给了他怀旧的温馨。立夏在我的记忆里却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立夏表示春天的结束,初夏的开始。

可是在这一个气候反常的城市里,春天似乎不曾丰润。只有着满目绿色的形似,他的神韵却已被漫天的扬沙吞没。春天就这样在还没彻底的舒展自己的时候,便被夏天的脚步无情的抛在了身后。立夏对于春天来说或许是残酷的一天吧!春只能在梦的缱绻中期待下一次的灿烂。

菜根谭里提到: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又见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心空则万物皆是导师,在立夏之时豁然,我们与其抱残守缺,倒不如随波寻踪,不必再去执着与为什么,只相信世界理应给我们爱,而我们也理应给世界爱,只相信亘古轮回,起点也会是终点,只相信最遥远的自己会是自己最近的坚持!立夏已到,又见浓烈。

本文来源:http://www.xc976.com/x/4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