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游戏教案(汇集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木头人》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愿意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儿歌。
活动重难点:
在规定时间内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走、跑、跳和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
2、平时你们常玩什么游戏呢?
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木头人”。
2、小朋友还记张老师教你们的《木头人》儿歌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规则:幼儿站成圆形,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
4、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最后只能跳一下。
四、游戏:
1、演“木头人”:做这个游戏,我们首先要演好“木头人”。
(1)摆姿势:开动脑筋想,你准备摆个什么可爱、有趣的姿势做“木头人”呢?快快想,游戏马上要开始了。
(2)演一演:想好了吗?老师说“木头人”你们就摆姿势,准备一次、准备第二次。
(3)现在游戏真的要开始了。准备:开始。(幼儿边读儿歌边走,反复游戏)
(4)说一说:你觉得演“木头人”好玩吗?"来;你来说说什么地方最好玩?
2、逗“木头人”:刚才小朋友们演“木头人”演得那么好?这时如果有人逗你笑,你还能做得这样好吗?
(1)活动方法:逗笑人要用语言、动作、表情来逗“木头人”,看能不能把“木头人”逗笑。坚持到最后的“木头人”就是“超级木头人”,千万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触“木头人”的身体。
(2)最会逗笑的评他为逗笑专家,最后我们还要请场外的小朋友来给我们评一评谁表演得最好,什么地方最有趣? (游戏反复进行)
3、自由结伴游戏:小朋友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个“木头人”和逗笑人呢?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吧,一人演木头人,一人做逗笑人,成功了之后,换一换角色。
4、分组游戏:男孩演“木头人”,女孩做“逗笑人”。交换角色,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激发幼儿敢于探索和勇于发现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指出人不动是很难受的。
二、让幼儿明白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因为人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
1、听音乐做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在干什么?是身体的哪些部位跟着音乐在动?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
提问:除了舞蹈是人身体的一种活动外,你还知道人们有些什么样的活动?它们分别是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在动?
三、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感知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
1、每组发一个纸娃娃,让幼儿把认为可以动的部位用笔做上记号,要求互相协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假如你不能确定的话,就可以起来再动一动。
2、请你来动一动,你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动。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由教师说出一个可以动的部位,请幼儿用此部位做个动作。
四、课后延伸
让幼儿继续寻找身体里许多看不见,甚至感觉不到的会动的部位。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传统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进行改编。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与同伴沟通,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活动准备
会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活动过程
1、幼儿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2、请幼儿说说玩游戏时哪个部分能改动,使游戏更好玩。激发幼儿改编游戏的'愿望。
3、引导幼儿自愿分组,分别从形式、规则、说儿歌的方法、最后定格的造型、游戏的人数等几方面探索游戏的不同玩法。
4、引导幼儿交流游戏玩法、总结游戏经验,提出新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新玩法。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在儿歌的节奏、跑动的步伐、组织的形式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尝试。他们边玩游戏边修改游戏规则与玩法,合作与自主性体现得十分充分。幼儿对最后定格造型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在户外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尽兴发挥,因此生成了下一个室内造型活动。
幼儿园大班木头人教案,木头人是我国一个从古流传至今的小游戏,它可以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2、师幼共同游戏,关键提问:咦,那我想考考你们,木头人游戏说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就不能动了?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4组挑战比赛。1组比赛,另3组幼儿做评委,找一找哪些幼儿是不能跟着音乐来变?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教学反思:
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的念儿歌,正确区分韵母:an和ang。
2、听懂游戏规则,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愉快地与同伴们一起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游戏二歌,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 学习游戏二歌。
教师:儿歌里说了什么?带幼儿念儿歌2-3遍。
3、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后,幼儿马上做一个造型保持身体不动。
——如果发出了声音或身体不动了,就伸出手给同伴,同伴就拉住她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4、教师和全体幼儿面对面进行游戏。
师生边念儿歌,边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身体造型,儿歌念完后,教师故意先动,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边做打手心的动作,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5、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
安排有而与旁边的小伙伴两两结对进行游戏活动,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6、 教师和全体幼儿游戏。
幼儿在教室四散走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后,教师寻找身体移动或着发出声音的幼儿,发现后,便与全体幼儿一起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若没有发现一个幼儿动,教师可以说:“木头人解放了!”全体欢呼,游戏可反复开展2-3遍。
中班语言——树妈妈的信
语言——树妈妈的信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加深对秋天基本特征的认识,感受秋天的美丽
设计意图:这则童话清新、自然、富有童趣。故事中通过树妈妈请叶娃娃帮忙去送信这条线索,让幼儿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天气变凉、树叶掉落、变黄等等。童话中美丽的语言对幼儿也是一种熏陶。童话中的内容也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因此设计此活动。
活动流程: ——谈话引出主题——讲述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仿编及表演故事——延伸活动:创作树叶画
活动准备:挂图一套、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1、幼儿模仿落叶进入活动室,通过谈话引出正题
(1)我们刚才模仿的是谁?
(2)你发现现在的小树叶都怎样了?
(3)你都在那里见过这些落叶?
(4)小树叶为什么离开树妈妈了呢?
2、出示挂图、配乐朗诵故事,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在什么天气里树妈妈让叶娃娃去送信?
(2)写完信,叶娃娃变成什么样了?
(3)信写好后是谁带叶娃娃发的?
(4)叶娃娃把信送给了谁?
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3、模仿创编故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口语表达
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小树叶还可以落在哪里?
如:有的小树叶落在小房子上,小房子说:树妈妈来信了,秋天到了….
4、故事表演
引导幼儿扮演小树叶,边复述故事对话边表演
讨论:你喜欢秋天么?为什么?
5、延伸活动:树叶画
木头人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喜欢在生活、游戏中模仿事物的形象和动态。
体验规则的左右,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材料准备:
1、已学会木头人的儿歌。
2、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人或物的不同动作。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模仿木头人的动作,当儿歌念完时,“木头人”就不能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在儿歌的`节奏、跑动的步伐、组织的形式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尝试。他们边玩游戏边修改游戏规则与玩法,合作与自主性体现得十分充分。幼儿对最后定格造型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在户外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尽兴发挥,因此生成了下一个室内造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