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的课件。
山行的课件 篇1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回答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秋叶飘飘》。
(出示图片)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板书:枫林)
师:这里的枫林美吗?(出示枫林图)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小组赛读。
④齐读。
3、(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张枫林图)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①齐读。
②填空。
诗人停下车是 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 早春二月花还红。
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认读“枫”、“于”,并书写。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两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
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②师范写,生书空。
③生书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一次比一次写的漂亮。
④评议。
师小结:“枫”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出示图片)
①师范读。
师:古诗有很多种读法,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
②学生自由体会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①学生欣赏歌曲《山行》。
②生小声跟唱。
③复习歌曲《赠刘景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3、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诵。(出示图片)
②指名背诵。
③小组比赛背诵。
④齐背。
五、拓展运用
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
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①自己写一写,师巡视。
②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你的同学和在座的老师们。(齐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 牧
山行的课件 篇3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 (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 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 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爱 赞美) 枫林 霜叶